養花,是儒雅、寧靜、息心、養性的象征。伴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,許多人以養花的形式陶冶情操。
父親有個朋友,名曰:“小四”,自己經營著一個花房。因為好酒,許多機會與之擦肩而過。然而小四從不在意,依舊每天來往于花間地頭,陶醉于萬紫千紅。“小四”這個名字是老一輩人叫起來的。他上面一個大姐兩個哥哥,因而稱之為“四小兒”,久而久之便叫成“小四”了。
那時候,身材瘦小的小四終日穿著橡膠靴,身上到處泥濘,與其他衣著光鮮的青年形成鮮明對比。破舊的上衣夾克里,常揣著一袋高粱酒,干活累了便隨處找個角落坐下,咕咚、咕咚,飲上兩口,仿若喝水般清冽甘爽。
每次見我過去抓蝴蝶,他總會一把將我提溜起來,操著一口濃重的方言打趣道:“孬小兒,又踩壞我幾株花草?”那時的我,只會裂開嘴巴哈哈大笑,掙扎著要推開他。說不清楚是院子里串著味道的花香,還是泥腥混著他身上的酒氣,離他近了便百般不適。然而他是喜歡孩子的,胸懷是暖人的,我想那袋子高粱酒在他心頭也應是熱的。
據說,小四是家里最“不成器”的一個,哥哥姐姐們都成了家并且有成就了,卻只有他在這園子里,孤零零光棍一個,三十出了頭,卻討不到老婆。平日里,除了這些花花草草,似乎他的生活中只有酒。我清楚地記得,當時小賣部里一袋高粱酒賣兩元。每次碰到小四,他總會讓我幫他跑腿兒,碰上沒零錢的時候,他會給我一張五元大鈔。“不用說,老規矩!”我喜笑顏開地跑著便去,所謂的老規矩,就是一袋高粱酒、一袋花生米,剩余兩元由我自由支配。
自打上了初中,功課驟然緊張起來,便很少再去花房玩了。一晃又是二十年過去了,閑暇的時候,我也常去逛逛花卉市場,碰上喜歡的,買一兩株回來?蛇@些花草,活在我手里仍免不了成了悲劇。百感交集之下,突然想起了四叔當年的一句話,“要想把花養好,需知它的習性、花期和品性。”我這才想起去翻閱資料。果然,這些花兒有的喜水,有的耐旱,有的喜陽,有的喜陰,一種花兒一個養法。當年,四叔把園子里幾百上千種花草,全部記在了心頭。我這才明白,其實他并不孤單,也不是稀松平常之輩,他是有大智慧的。
如今,家里這些花草生枝透芽,儼然一個小花園。每天下班,我也喜歡坐在這些花草跟前,泡上一壺茶,聞著花草的清香,品著生活的味道。(動力能源中心 江瑜)